德国(西德)与中国八十年代的交流合作

时间:2025-04-05 05:20:14来源:头条一手网 作者:暗香

1980年 卢鸣摄杭州制氧机厂向西德林德公司出口了制造制氧机换热器的翅片冲床和冲模的全套技术资料,以及相应的四台专用设备和六套模具。还将派专家到林德公司帮助安装和调试,并负责培训对方人员。金勖琪摄1岁多的大熊猫“宝宝”和“天天”于1980年11月间运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81年2月12日至24日,在西柏林举行了第31届国际电影节。中国故事片《燕归来》第一次参加电影节比赛,获得观众的好评。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举办的中国展览会从1981年6月12日开始,在西德科隆举行。丁峻摄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和工作的南京工学院讲师韦钰,于1981年6月16日通过《回旋管的大讯号理论》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这是西德在这个领域里的第一篇博士论文。1981年 朱敏信摄浙江大学讲师路甬祥自1979年至1981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亚琛工业大学液体传动和控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的考试,获得西德工程科学博士的称号。王新庆摄1982年5月5日晚,首次访问中国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曼海姆民族剧院话剧团在北京首都剧场演出三幕话剧《屠夫》。1982年 于澄建摄一米七轧机系统投入生产,使华中武汉钢铁公司成为中国重要的板材基地。主轧机是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引进的。杨溥涛摄我国第一家自动化生产的上海船厂集装箱分厂,于1983年5月中旬正式投入生产。这是我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合作兴建的。李昌元摄由天津市第一日用化学厂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威娜公司合资兴办的天津丽明化妆品合营工业公司1983年3月29日正式开业。1983年 朱敏信摄联邦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和渡鸿大学联合赠送给上海同济大学的一台西门子7536型计算机,其价值达七十多万马克。1984年 王精业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奔驰汽车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到青海省龙羊峡地区举办培训班,传授“奔驰”载重汽车的检修、使用技术。1984年 高峰摄南京机床厂同联邦德国特劳伯公司合作制造出TND微电脑控制万能车床,标志着中国车床的生产技术水平进入了八十年代。1984年 高梅及摄我国从联邦德国引进的第一套具有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聚氨酯泡沫生产装置,在金陵石化公司南京塑料厂正式投入使用。1985年中国用1500万马克买下联邦德国破产的促恩达普摩托车制造厂的全部设备和零件,准备用船运到天津。柳中央摄1986年10月29日,两位联邦德国发型名师在上海向参加首届《威娜杯》美发美容大奖赛的美发名师进行了发型操作示范表演。唐师曾摄1987年10月5日,联邦德国“巴普”现代乐团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首场访华演出,使中国观众首次领略了联邦德国现代乐的风采。任珑摄1987年7月8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海军“德国”号训练舰,抵达上海,这是联邦德国海军军舰首次访问中国。1988年 和坪摄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红高粱》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熊奖”。1988年 张平摄上海建筑机械厂引进联邦德国生产R942全液压挖掘机技术,经过5年的消化,产品的零部件国产化已达到95%,性能与功效达到国外80年代水平。杨溥涛摄1989年4月20日,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为联邦德国建造的4万吨冷风型集装箱船下水。马平摄中国和联邦德国合作创办的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建成,首届工人高级技术班于1989年4月初开课。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内容